您的位置:首页 > 公共文化服务
阜沙镇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2-10 16:30:00     浏览次数:1471   来源:中山市文化馆

阜沙镇乡

兴文旅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受阜沙镇镇政府的委托,中山市中艺龙影视有限公司联合中山市文化艺术研究院,今年八月启动阜沙镇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发展文化助推工程。前期在实地考察、资料审阅、座谈交流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下调研报告。

阜沙镇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的现状

1、阜沙镇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阜沙镇,位于珠三角西岸,是中山市北部的几何中心,面积37平方公里,两江环抱,地理条件得天独厚,水陆交通非常便利,陆路到中山港、小榄港、顺德港码头只需要20分钟车程,阜港公路、东阜公路纵贯全境,并且与105国道、广珠公路、番中公路、京港澳高速、中江高速、广珠西线高速相连接,陆路往中山市城区仅20分钟车程,往广州60分钟车程,往香港70分钟车程,往珠海、澳门40分钟车程,往中山港、小榄港20分钟车程。周围有小榄水道、鸡鸦水道环绕,可通达珠三角各大口岸,是中山市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是理想的投资与旅游宝地。阜沙镇是国家级生态镇,国家卫生镇。

16世纪中叶,阜南、大有(均属浮墟沙)、牛角(属牛角沙)、上南沙(属大南沙)一带已淤积成沙洲,为“东海十六沙”一部分。   明末清初有人垦耕,而迁此聚居则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明、清时属黄旗都,浮虚山及周边沙洲、水域,始称“浮墟泛”,继而称“浮墟汛”。清宣统二年(1910年)至民国抗日战争胜利属第九区,称“浮墟段”。1946-1952年夏设“建国乡”(驻浮墟阜南路)。1952年秋阜南村与抱沙村合并,设阜沙乡,自此有“阜沙”之名。1957年撤区时独自称阜沙乡。1958年并入黄圃公社,1963年属黄圃区,称阜沙公社。1966年析出自立公社。1983年称阜沙区。1986年12月改称阜沙镇,一直至今。

阜沙镇产业特色与自然禀赋。

阜沙镇具有典型的沙田水乡特色,多条河涌交叉贯通全镇,形成纵横交错的河网格局,农户的家前屋后均种有花卉果树,绿化覆盖率高。村民自古依水而居,小河穿插于村落之间,形成了优美的生态景观和岭南水乡韵味。

中山市渔业经济比较活跃、渔业品牌特色明显,中山四大家鱼稳占香港四成、澳门八成市场份额。阜沙镇目前农业用地2. 7万亩,其中水产养殖面积占据了75% 。中山供港、供澳四大家鱼中半数以上种苗来源于阜沙。五大种苗基地:海茂种苗基地、环球生物科技种苗基地、正大种苗基地、永健供港种苗基地、鸦雀尾水产种苗基地。三大饲料企业:国内中高档水产饲料领军企业统一企业、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广东恒兴集团旗下大海饲料、全国四大家鱼饲料第一品牌泰山饲料。

3、阜沙镇乡村旅游的主要景区。

中山市现代渔业博览园。该项目位于阜沙镇丰联村三顷三,于2012年立项,投资约2亿元。核心区占地1350亩,规划用地8000亩。分设高新养殖示范区、观赏鱼示范区、渔业科技研发区、渔业文化展示区、休闲养生综合区五大功能区。

浮虚山公园。该公园位于阜沙镇中心城区北面,阜沙大道与阜南大道的连接处。占地40公顷,2007年10月对外免费开放。公园规划以自然山体为主,充分利用山峰、山谷自然错落而成景观。布局分为天然景观区和人造景观区两大分区。公园内规划了人工湖、宝鼎、休闲广场、文昌塔、黄鱼街码头等景点,通过山径、小路可以通往各景点。天然景观区以自然山石林泉为主,点缀人工辅助设施或景点。

寒秋博物馆。该博物馆位于阜沙镇S43广珠西线东凤与阜沙高速路口旁,占地33亩,分为明代弘治年间大官宅、清代康熙年间大戏院、仿古园林、现代综合展览大楼等四大区域。馆内收藏了许多专项性的文物,展品专且精,具有较高的研究、考证、观赏和收藏价值。

牛王庙。该庙坐落阜沙镇牛角村北闸东侧,始建于清光二十三年(1897年),坐北向南,砖木结构,面积约100平方米。1958年“大跃进”时庙内神像被拆除,1963-1988年改作碾米厂,1990年由围内村民、港澳同胞、外乡善信捐资重建,至今香火不断。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这里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游击队活动根据地。2011年2月,获评中山市革命遗址和党史教育基地称号。

阜沙镇烈士墓。该墓地位于中山市北半部浮虚山傍,现有烈士墓4个,墓地位于阜沙镇阜沙中学校园内,由镇政府出资委托阜沙中学管理保护,一共安葬了四名烈士。

万亩水利园。该园位于阜沙镇西南部,园区东起大掘尾河,西南以新开涌为界,北至东阜公路,园区规划总面积10452亩,包含河涌、居民区、道路、水稻种植、鱼塘、花卉苗木、蔬菜种植等区域。水利园区在定位上力求新颖和特色,依托珠三角与中山市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业、观光花卉种植、反季节蔬菜、农产品深加工等项目。阜沙绿道全长11.3公里,其中位于万亩水利园内的长度就有8公里,人们可体验骑自行车畅游优美水乡的感受。

淇澳庄园。该园位于阜沙镇罗松村堤围边,2014年成立,园区建设总面积72亩,集生态采摘、鲜果销售,鲜果加工,自酿葡萄酒,苗木培育等综合性农业示范园。

中山市冠能生态农业公园。该园位于中山市阜沙镇大有村,交通便利,水乡风情浓郁,是周边城镇节假日旅游胜地。成立于2018年,园区整体占地面积350多亩,其中农场果园种植180亩,2019年被评为中山市农业“五新”示范基地、2020年被评为“中山市农业科技示范户”。

鸦雀尾水利枢纽工程。该项目总投资为11805万元,工程建设规模为Ⅱ等大(2)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2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工程建设包括:水闸一座,设3孔,净宽24米,设计防洪标准50年一遇、排涝标准按30年一遇;船闸一座,闸首宽7米,船室净宽12米,长80米,按IX级航道要求设计,设计通航能力为20t;排涝泵站一座,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最大24小时设计暴雨产生径流1天排干不致灾,设4台轴流泵,排涝能力为44立方米/秒,装机容量2520KW。该工程配套的绿道花红柳绿,绿树成荫,是市民休闲、运动的好去处。

10)阜圩文化街。位于阜沙旧城区,是阜沙历史的见证,是阜沙镇唯一保留下来的有南洋风格的街道,两边连着旧屋,有卖渔具的铺子,有木工作坊,还有打铁作坊,涌水伴于一旁。在这里你不仅能寻回旧时的记忆还能找到一份宁静的心境。

3、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初具规模。

经过前段时间的努力,作为美丽宜居示范村的阜东村、牛角村、阜沙村,他们启动的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已经初具规模。(1)阜东村的项目涵盖了:寒字号、张字号两岸绿化景观提升;庆聚社、东成社升级改造;寒字号儿童公园建设;党建休闲公园建设及党群服务站的提升;新增党建及乡风文明墙绘;村内标识牌制作等内容。(2)牛角村重点打造红色主题墙绘,墙绘沿牛角直街、示范街一直延伸到正河,墙绘内容主要反映阜沙革命历史。(3)阜沙村结合河涌整治、公厕革命,大力开展农村“四小园”(小公园、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等生态板块建设。对农户房前屋后院内、村道巷道、村边水边、空地闲地实现绿化美化,计划每月实施一项“四小园”建设。

 

阜沙镇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的存在问题

 

1、规模过于小,缺乏吸引力。目前,阜沙全镇有十大旅游景点,但是,上规模的只有“渔博园”“浮墟山公园”“万亩水利园”,其中,渔博园和万亩水利园属于农耕与旅游“混合体”,旅游园区的特征不明显,园区建设不完善,更多时候是“见田(塘)不见园”。只有浮墟山公园算得上真正意义的旅游景点,旅游设施(园区地图、游览标识、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公厕)比较完善,具备接待旅行团和游客的条件。而其他7个景点都是小打小闹,不成规模,甚至只是一种“毛坯”状态,例如,“阜圩文化街”,只是一条老街,小数的商贩,式微的行当,还有就是断墙败瓦,需要花大力气改造。至于“牛王庙”“烈士墓”等小景点,规模过小,体积过弱,能吸引游客停留1分钟都困难。

2、旅游景点分散,缺乏整体规划。阜沙作为传统的农业乡镇,发展旅游业的底子簿,基础差,起步晚,属于先天不足,虽然有10个大小景点,但是地理位置分散,目前,各景点都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各景点的人气不旺,部分收费景点的经营举步维艰,在疫情的影响下,更是出现冰点。镇政府主管旅游的部门,没有规划出全镇“一日游”的线路,或者乡村特色游线路(版块),或者与市内其他景点连线,蹭著名景点的光。

3、个性不突出,缺乏竞争力。阜沙全镇的旅游景点尽管各有特点,但是总体定位都属于农业观光旅游的范畴。虽然近年来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但是形成的旅游景点“雷同化”倾向比较突出,例如,墙绘文化的流行,阜沙村、阜东村、牛角村都在搞,虽然部分墙绘作品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反映当年的历史风貌。但是,更多的题材都是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或者是梅、兰、竹、菊,或者是山水风光,或者是花鸟虫鱼等。同时,目前正在推进的“稻梦”“荷池”的景区建设,也和南朗镇左步村的“七彩稻田”“稻田音乐会”的模式如出一辙。在景点开发的构思上,还没有取得突破,更谈不上具备竞争力。

4、文化底蕴不深,缺乏内生动力。纵观阜沙全镇十大景点,除了“浮墟山公园”和“牛王庙”两个景点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外,其余的景点都是现代的人造景观,更多的是农业生产基地或者农田保护设施。由于这类景点不是历史名胜,既没有故事性,又没有历史积淀,文化底蕴非常单薄,导游也很难组织解说词,要想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更难以做到,它的旅游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政府有关部门要尽快组织本地的文化人进一步去整理、挖掘当地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人物典故,再将这些文化元素通过一定的载体呈现给游客。这样才能形成本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阜沙镇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发展思路和建议

 

1、思路决定出路,创新旅游发展思路

阜沙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创新思维,尤其面对基础薄、起步晚的阜沙旅游业,我们一定要沿着大胆构想、科学论证、稳步推进的总体思路,特别要坚持因地制宜,从镇情出发,反对大拆大建,也摈弃小打小闹,坚持“宜游则游,宜居则居”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开发新的旅游项目,或者重建升级原有的旅游项目,目前,根据阜沙的本土实际,可以考虑开发三大系列旅游项目:(1)针对阜沙丰沛的水资源,以及河网交错的特点,启动“亲水工程”,进一步绿化、美化、亮化、商(业)化一河两岸,在部分两岸景色秀丽的河段,开辟可以供亲子下河游玩的“浅滩小溪”,让小朋友抓鱼摸虾。(2)针对阜沙的农业大镇的特点,普及和推广“农耕文化”,组织游客进入蔬果大棚,采摘蔬菜、水果,欣赏奇花异果,品尝各类水果,或者组织游客参观碾米机等传统农具,或者带领游客走进养鸡场,体验喂养禽畜,当一回农民。(3)针对阜沙众多的农家小院,特别是依水而建的民居,打造一批独具岭南水乡特色的“农舍民宿”,包括“农家乐”“渔家乐”“家庭餐馆”“私房菜”,为外地游客提供食、宿、玩一条龙服务。

2、精准定位,规划避免重复建设,

注意各种旅游资源的整合,避免浪费物力,财力,人力,精力。注意旅游的食、住、玩、行、购、娱等六要素的整合,采取“抱团取暖”的方式,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式旅游格局。建议在全镇构建“绿色线路”、“红色线路”、“美食线路”、“休闲线路”等四大旅游(版块)线路:(1)“绿色线路”,以“渔博园”“万亩水利园”“鸦雀尾水利枢纽工程”“冠能农业生态园”为点,串联成一条以观光农业为主的旅游线路;(2)“红色线路”,以“牛王庙”“阜沙烈士墓”为点,形成红色传统教育基地,主要针对中小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企事业单位团建活动;(3)“美食线路”,以阜沙镇的食街,以及“冠能农庄”“岭南茗苑私房菜”“民间博物馆(记大排档)”“臻发美食坊”“辉苑餐厅”为点,形成美食一条线,重点打造和推介阜沙特色美食;(4)“休闲线路”,以“浮墟山公园”“寒秋博物馆”“淇澳庄园”“阜圩文化街”为点,串联散落在绿道走廊、一河两岸的茶座、咖啡店、垂钓场、游船码头、儿童游乐场等旅游设施,形成岭南水乡休闲游的线路,满足游客各种的休闲度假的需求。

3、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各村实施错位发展

要形成全镇旅游“一盘棋”,就要在土地面积不大、景点不多的条件下,要取得旅游业的突破性发展,重点在各乡村,关键是避免“雷同化”“同质化”,争取做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特别要利用好各村原有的人文历史资源和自然禀赋,利用本村的特色农产品和地理环境,打造属于自己的景点。目前,各村都在搞“墙绘文化”,形成“一窝蜂”的状态,建议政府对于各村启动的造景项目注意审批把关,避免雷同和重复建设。镇政府在出台全镇的旅游规划方案,应该给各村景点的建设作出明确的指引,统筹全镇的景点开发与建设,保证各村的景点建设不会出现“撞车”的现象。2016年,素有“菊花之乡”的阜沙镇大有村曾经以“花田喜事”为主题打造观光农业主题公园,占地125亩,分为观花区和造景区。在公园内举办旅游文化节,从1月初持续到5月底,樱花、桃花、鲁冰花、格桑花等品种次第开放。

4、加强包装宣传,加大对外推介力度,开拓市内外的客源

目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已经被打破,现在流行的是“吆喝文化”,或者“叫卖文化”,一定要进行产品包装、广告推介,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联合专业公司,牵头组织各种的专题宣传活动,可以利用举办“新闻发布会”的形式,重点推介阜沙旅游的整体形象和重点项目,也可以通过融媒体,包括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形成立体式、多元化的宣传格局,同时,在全镇的高速出口,国道和省道入口等交通要道,树立宣传阜沙旅游的广告牌。在全镇通往各景点的道路入口处设置旅游指引。在景点沿线的灯柱悬挂广告宣传标语或者标识,营造出浓厚的旅游产业氛围。

5、大力挖掘人文内涵,注重文化软实力的夯实

要实现阜沙镇旅游业的振兴和旅游业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要文化力量的支撑,镇政府相关部门要尽快组织镇内的专家、学者、文化人,启动阜沙人文历史的整理与挖掘工程,达到文化与旅游的高度融合发展的目标,讲好阜沙故事,说好阜沙美景。将阜沙人文历史故事结集出版有关专著,撰写阜沙旅游导游词。同时,也可以考虑建造一座阜沙“水岸书屋”,依水而建,向水而生,有别于目前网红的三乡镇桥头村和南朗镇左步村的“田园书屋”,以增加阜沙的文化氛围。另外,在景点的命名上,注重名字的艺术性,有文化内涵,值得人们玩味。还可以通过向社会公开征集的办法来获取佳作,因为这种形式本身就是一种扩大影响的对外宣传手段。

6、坚持花小钱、办大事的景点建设原则

一方面可以借助社会力量办旅游,吸引民间资本的投入,例如,顺德区北滘镇的“和园”,一座具有岭南风情的园林,政府没有一分钱的投入,只是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完全利用当地的企业家投资建设,目前,该景点迅速成为顺德旅游的网红打卡点。另一方面以农作物(植物)来造景,例如,利用特色植物来造景,既是环境绿化,又是旅游景点,在多条河涌的一河两岸打造“十里浪漫樱花大道(樱花树)”“风玲花开黄叶缤纷秀(风玲花树)”“美丽异木棉,粉红的回忆(美丽木棉)”“柳绿闻莺在阜东(柳树)”“凤凰花开呈祥云”(凤凰树),这种以植物造景的方式是最经济、最快捷的选择,同样的思路,也可以启动“稻梦工场”项目,加上“七彩田埂”,以及“花田喜事”等,以最低成本投入,打造多层次、多色彩、多品种的“乡村美景”。

7、致力重点景点的打造,发挥好重点景区的引领带动作用

针对阜沙镇目前旅游业“只见星星,不见月亮”的局面,建议镇政府启动“造月”工程,其中,“渔博园”和“万亩水利园”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有一定的硬件基础,发展潜力和空间很大,有望打造成为阜沙旅游的拳头产品。(1)“渔博园”可以参照大涌“红博城”的经验,先搭起园区的框架,建造一座有特色的主体建筑,作为永久主会场,用雕塑和植物把园区围起来。设计一套“渔博园”形象识别系统,将“渔博园”的标志渗透到整个园区,那么,“渔博园”的发展未来可期。(2)“万亩水利园”的优势在于规模,体量够大,可以规划成几个片区,建造一个气势恢宏的大门口,用门面来吸引游客,然后增加一些水利知识普及的科学馆、博物馆,用声光电等科技手段,以及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水利世界,争取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大、最美的水利园。

8、借力专家团队,学习周边经验,

建立专家组,发挥专家策划软实力方面的能量,如前所述,重点人物的故事挖掘,对于发挥地方能量有着决定性作用。从整体规划、半成品项目的细节落实、广告宣传的定位等等都需要专家团队的助力。

 

具体实施步骤

其一,阜沙作为沙田水乡,充分利用水乡资源是重点,一河两岸的规划,老渡头周围的大榕树、雕塑、渡口博物馆、地方美食网红店、歇脚咖啡店点心店与河水交汇,共同形成落霞与孤鹜齐飞、河水与长天一色的美景,可以借鉴澳门氹仔蛋挞街的模式——作为阜沙的中心景点区域,再由此发散出去,与上面所述的其他几大景点相连接;

其二,阜东村的沿河建设,相关游河娱乐设施的投入与地方美食站点设置是吸引周边客人的关键,定位很重要——中山游客可以有更近的选择,广州、深圳的游客为什么到这里来?自己首先就要有游客群体定位意识,也要明确自己这地方吸引游客的点在哪,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设置;

其三,牛角村的红色文化,村史乡俗作为打造重点,有很多挖掘与提升的空间,包括两位国家级领导人物的认知与宣传十分不足,怎么样才能在中山其他红色资源镇区的包围下突出自我,也是问题的关键,与此同时,作为一个有历史的村落,村史乡俗的挖掘塑造也是重点;

其四,阜圩文化街的历史文化值得打造,骑楼修旧如旧,保留原来的一些经典手工作坊,引进一些网红店、地方美食与民宿等,依水形成一条历史文化的商业街,桥头周围的沙田文化与美食打造,可以借鉴丽江商业街等模式,是仅次于老渡口的重中之重;

其五,稻田风光打造,四季田野景观建议与沙田农耕文化、玻璃书屋等结合,加入文化历史元素后提升吸引力与宣传力度。

总而言之,文旅融合对乡村振兴的加持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很多走在前面的中山典型可以借鉴,模式与类型基本一致。

 

 

 

 

 

 

 

 

 



评论

    版权所有:中山市文化馆(www.zsswhg.com) 粤ICP备100002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