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公共文化服务
人气急升凤巢湾,乡村振兴新浦点
发布时间:2023-02-13 14:00:00     浏览次数:1796   来源:中山市文化馆


人气急升凤巢湾,乡村振兴新浦点

 

王志宁      

 

黛瓦铺灰霜,水调凄长

悠悠绿水绕城过,古塔新楼映碧波。

东凤,凝聚着岭南水乡独特的厚重文化气息。

一个渡口,一条老街,承载着这座乡镇最为细腻的记忆。

这里,雀声树影,时光流转间,印刻昨天。

这里,少城华楼,时代更迭中,氤氲未来。

这里,有东凤人最为自豪与珍贵的记忆。

古城新韵,活力无限。

这里是凤巢湾创意新天地。

筑巢引凤,筑梦凤城!

 

 

凤巢湾

凤巢湾,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雅致、动听、浪漫、多情的名字。它拮取东凤镇的“凤”字,不仅喻示凤巢湾所处的地理位置,而且还寓意凤凰这只美丽、吉祥之鸟在东兴这个地方筑“巢”而栖,守候着小榄水道这一“湾”碧水,为这片小湾区的热土和百姓带来平安、和谐、吉祥与幸福。正所谓“一字一义,三字成画”,凤巢湾——就像展示在世人面前的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浓淡相宜,令人神往。

走进凤巢湾,你会产生一种历史穿越感——凤巢湾创意新天地项目整体规划以东兴社区的西堤路滨江长廊为纵轴,以兴华西路老街为横轴,这样的规划思路,旨在还原历史记忆。基于恢复东凤镇岭南水乡特色之愿,不少老建筑“修旧如旧”,尽量保存历史原貌。创意新天地的建设是一项促进城市产业环境改善、价值提升的大型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同时,通过新天地项目拉动东兴社区乃至全镇的第三产业的振兴。凤巢湾拥有近5公里的一线江景绿道,购物、酒吧、餐饮风情街、休闲场所、特色民宿、自助图书馆、凤巢湾艺术馆、供销社文化博物馆等一应俱全,并且还计划建设非遗展示馆和书法艺术创作基地,真正体现宜文宜游、文旅融合的特点

 

凤巢湾创意新天地

地理位置优越:按照4A国家景区标准建设的凤巢湾创意新天地,坐落于东凤镇西北侧,沿小榄水道面积约3平方公里,105国道、广中高速以及东阜公路横穿项目的腹地,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未来随着新东阜公路、加二线、中山轨道2号线以及佛山地铁11号线的开通,项目将实现对珠三角城市群的强力辐射,主动参与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大循环,以及湾区1小时生活圈。

行政部门重视:东凤镇东兴社区对于自己区域内的凤巢湾创意新天地通过对老城区10万平方的废旧物业进行改造升级,从而打造中山“创新创业标杆高地,文创商旅领航旗舰”。根据规划方略,围绕凤巢湾创意新天地建设,东兴社区将通过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进一步发挥社会综合效益,为居民、游客提供多元化、立体式的服务,实现文化与旅游的高度融合,达到宜居、宜游、宜业的多赢目标。对原居民而言,这是一个属于自己的美丽家园;对于游客而言,则是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地方,两者相得益彰。为此,东兴社区先后配套了多项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社区公共卫生站、社区学校、休闲公园、老人活动中心、社区文体活动室、农家书屋、全民健身广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国家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文化展演广场、非遗博物馆、自助图书馆等一大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满足游客休闲恬憩的需求,提供沉浸式、全方位的乡村旅游深度体验。

重点项目明确:东凤凤巢湾创意新天地,是目前东凤镇规模最大、投入最高的“三旧微改造”项目,对老城区十万平方米老旧物业的升级改造,既是地区精神凤貌的重现,也是在细说东凤故事、解读东凤变迁!

整体规划特色:凤巢湾的规划特色为“四四制”,即区域分为四大片区:东凤历史文化商业街(原供销社风情文化商业街),康养产业区(旧东凤医院),文创科教区(原中心小学,粮仓),生态旅游区。打造四大业态:休闲旅游、文化创意、企业孵化、商业配套。这是一个集休闲观光、餐饮集群、酒吧集群、民宿集群为一体的风情新天地,成为东凤旅游夜生活的地标!因为建造时间跨度较大,开发商在整体设计中除了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外,还加入部分现代工业化元素,譬如大量使用玻璃幕墙的外立面,从而增加建筑的通透性和现代感;或以带花爬藤绿植对整个建筑外观进行修饰,使不同时期的建筑物充分和谐,从而打造珠江西岸的乡愁驿站,文创商旅领航旗舰。

发展区域战略:根据凤巢湾整体规划的“两轴、四功能、四片区”的发展战略,以兴华路为商业发展轴,以西堤路为旅游、文创发展轴,开发休闲运动旅游、文化创意、企业孵化、配套商业四大功能业态,形成A即东凤历史文化风情商业街、B即康养产业区、C即文创科教区和D即生态旅游区。其中,主轴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作为核心区域,承载着为凤巢湾“筑巢引凤”的主要功能。

以旧“焕”新成果:东凤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中,人来人往的老渡口,见证着东凤的起源,如今成了凤巢湾的亮丽新门面;曾经门庭若市的供销社,现在成了讲述东凤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绩的博物馆;“修旧如旧”量身定做的商铺,让人仿佛置身于老时光中的市井,穿越古今;商业街以特色餐饮、音乐休闲吧、主题民宿和文创商业为主要业态;整合供销系统的优势,销售有地方特色的产品,突出本土历史底色。通过以上整合,如今的凤巢湾旧貌换新颜:在风情商业街,人们享受畅快购物的快感;在民宿酒店,游客探索古朴与现代的结合,身心得到尽情地放松;在全江景的休憩区,大家品味到全新休闲生活的甜美。

未来创新路径:将旧东凤医院物业改造成为医养健康中心,是凤巢湾项目的未来亮点,凤巢湾将成为一个全功能的的康养新天地;曾经供养一代又一代人的粮仓,也将打造成一个集职业培训、创业孵化、工业设计、电商实操等功能为一身的东凤本地首个创业孵化器;而4.6公里的水岸优势,引入生态旅游配套设施,打造岭南滨江风情旅游区;智慧信息新天地的概念,通过实现项目内局域网WIFI全覆盖,AR系统展示沿江物种等手段,让凤巢湾成为承担、灌输生态保育重任的先进领航者。

凤巢湾,正以鲜明的产业优势,丰富的项目资源,强大的项目承载力,开拓创新,筑巢引凤,激发活力。这片热土传承历史的积淀,肩负乡村振兴的使命,以奔放的性格、积极的投入展现时代的绚丽!

 

 

相关特色旅游攻略

在景区景点方面,东凤目前建成的旅游景区景点,除了初具规模的凤巢湾创意新天地外,还有和穗生态园、莺歌咀水文公园、东凤孖水天后宫、永益时光印记馆、西罟步村星飞扬农场、东凤镇文体艺术中心等。

其中,永益时光印记馆今年七月正式对外开放。永益时光印记馆内部采用墙绘以及旧时物件陈列相结合的方式,重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老建筑的风貌,以及永益村村民的生活景象,令东凤镇又增加一个乡村文化的“打卡点”。

接下来,东凤镇将继续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以美食美景为切入点,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开启东凤寻味玩乐之旅,带动东凤旅游业迈上新台阶。特色美食方面,值得推介的有“娱筷食堂”的粤菜和港式点心、“三鼎农庄”的功夫千层鱼和海鲜大盘菜、“明园农庄”的特色桑拿蒸汽火锅、“孖水天后宫素食馆的罗汉斋、“和泰饭店”的吊企鸡、“猪肉公食店”的猪杂粥等。此外,东凤镇的特色农产品,主要代表有“西罟”脆肉石硖龙眼、龙眼叶茶、火龙果、脆肉鲩等。

 

 

水乡特色传统习俗

凤巢湾所在的东凤镇,作为岭南水乡的代表镇区之一,经过历史沉淀和长期培养,形成了渔耕文化、疍家文化、婚嫁文化、社头文化等文化传统。凤巢湾恰恰位于这一多元地方文化的金矿上,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底蕴,这无疑是给凤巢湾增加了厚实的元气与底气。同时,凤巢湾也成为展示这些传统文化元素的一扇窗口,来自世界各地和祖国四面八方的游客,可以通过凤巢湾一睹东凤镇地方文化的风采与魅力。在游玩凤巢湾之余,我们还可以到东凤镇其他村居走走看看,更系统、更深入地了解此地水乡文化习俗的魅力,领略东凤独特的乡村风采。

 

   东凤五人飞艇赛

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民俗活动,整个活动由起龙、放龙、比赛、夺标、领奖、吃龙舟饭、收龙等多个环节组成,内容十分丰富,比赛现场的一河两岸,呐喊助威,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彩旗招展,人声沸鼎,气氛高潮迭起,吸引大批市民驻足观看。

每年的农历八月秋收过后,村民就会选择一个良辰吉日,将收藏于庙宇或者艇棚中的龙舟(赛艇)托出,即所谓的“起龙”。经过一番祭祀后,将龙舟放入将要举行比赛的河道中,即所谓的“放龙”,然后等到涨潮河涌水位较高的时候,就可以环绕堤围内的河涌进行比赛。由于属于一种民间活动,赛程和时间都没有严格的规定,一般赛程都在40公里以上,赛时约三到四个小时,参赛的选手需要有强壮的体格和坚强的意志力。比赛以最先冲入龙门(终点)取标者为胜,一般奖励前三十名,奖品有高标(布匹)、金猪、米酒、罗伞等。领到奖品后,获奖者把奖品带回自己的村中祭祀土地社头等,然后与村中父老乡亲喝米酒、吃龙舟饭一起庆贺。席间,还有唱粤曲等文娱活动助兴。

据了解,龙舟赛这一习俗,从清未诞生至今一直得到传承,在东凤镇永益村,至今还保留有一百年前参赛的小艇。东凤镇五人飞艇项目是当地百姓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劳动和生活技能,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所创造出来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具有浓厚的珠江三角洲水乡特色。2012年,赛龙舟(东凤五人飞艇赛)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东凤五人飞艇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收录。在凤巢湾将建立永久性的龙舟赛观礼台(主席台),用以举办开幕式和颁奖仪式,也作为龙舟赛的起点与终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凤巢湾的知名度,而且也增加凤巢湾的人气。

 

咸水歌

咸水歌是流行于广东、香港、澳门沿海一带,以及广西临海的一部分地区的地方特色民歌,其中,在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水乡流行最广,而中山市的咸水歌传唱活动更为盛行。探索咸水歌的起源,要先了解咸水歌的传唱人群---疍民。

疍民,是指现今居住在沿海水乡的水上居民的前称。受生活所迫,疍民多数为逃离灾难,在海上漂泊,以打渔为生的劳动人民。在日常打渔劳作的过程中,他们相互吆喝,久而久之,便从简单的日常问候,变成相互歌唱,以此为娱乐,到后来便形成一种特有的音乐形式---咸水歌。在东凤镇,东罟小学作为咸水歌的传承基地,着力把咸水歌打造成校园文化的特色项目。凤巢湾将建设咸水歌小剧场,一方面为咸水歌爱好者提供一个传唱的平台,一方面向老百姓和游客宣传、推广咸水歌这一地方民俗文化。

 

粤曲

粤曲是流行于广东及广西的粤语方言地区,并流传到香港、澳门、东南亚和美洲等地的粤籍华侨聚居地,它采用广州方言表演的曲艺品种。粤曲源于戏曲声腔,清道光初期,由八音班的乐工清唱而萌发;同治初期,经失明女艺人“师娘”继承发展趋于成熟;民国时期,开始引进明目的女艺人登台唱曲,粤曲进入鼎盛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粤曲经历了复苏、低潮、再度繁荣的阶段。

作为一种地方戏种,粤曲在发展中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首先粤曲重唱功,讲究声腔艺术,分大喉、平喉、子喉三大类。其次粤曲音乐性强,曲调优美,曲牌板式极为丰富,以梆子、二黄两大腔系为主体,吸收地方歌谣、小曲、小调为辅。再次粤曲的表演形式,除了继承传统的清唱外 ,还发展了说唱、弹唱、表演唱、小组唱、小合唱等多种形式。

可以说,东凤镇的粤曲流行,主要是以民间社团为载体,俗称“私伙局”,即由一班粤曲爱好者,自己组成一个班底,由热心人士出场地,出经费,按时排练,自娱自乐,或者逢年过节,由村委出面,邀请粤曲团体到村的广场舞台,演出粤曲折子戏或者粤曲选段,供村民免费观看。目前,东兴社区就组建有四支文艺团体,分别是凤巢湾艺术团、凤鸣粤韵艺术团、为民曲艺团和夕阳红艺术团。其中,凤鸣粤韵艺术团、为民曲艺团以粤曲表演为特色。

 

西罟龙眼节

东凤镇西罟步村历来有种植龙眼的传统,不仅有各种规模大小的龙眼果园,成片的龙眼林,也有村民散载在屋前屋后的龙眼树,特别是种在一河两岸的涌边龙眼,硕果累累的龙眼令人垂涎三尺,等到龙眼收获季节,一串串成熟的龙眼果实把树枝压弯了腰,低垂在河面上,划船的村民随手可摘,即摘即食,新鲜可口。

作为岭南水乡的西罟村,土地肥沃,河网纵横,阳光充沛,特别适合龙眼的种植,全村种植有二万多株龙眼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屋前屋后,河岸涌边种有龙眼树,产量达到九万斤以上。这里的龙眼全部选择石硖龙眼品种,是龙眼中最上乘、最优质的品种,它果粒饱满,皮薄肉厚,肉质爽脆,汁多清甜,多吃不腻。同时,当地的村民还有把龙眼树叶煮水喝的习俗,每年当龙眼采摘完毕,村民就挑选叶形完整,叶色饱满的龙眼叶晒干当茶叶。据了解,龙眼叶有去火,消暑,清热,排毒,利尿,通便等的功效,是夏季最佳的饮品。

近几年,为了将西罟的龙眼产业做大做强,在镇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西罟村村委会每年的七月份,在本村举办西罟龙眼丰收节,今年是第三届。在龙眼节上,除了宣布本造龙眼开摘外,同时,还举行西罟石硖龙眼大赛,进行“果王”的评比,评委表示,果王的标准是果实丰厚、叶色鲜亮、皮薄、肉厚、果味浓郁、果肉爽脆、果汁多。在比赛现场,由果农展示自家的产品。在龙眼节的带动下,每年的龙眼收获季节,西罟村不少果园主、农家在村头、路边竖起广告牌“欢迎采摘石硖龙眼”,吸引大批本市及周边地区的市民前来采摘、品尝。作为龙眼节的配套节目,就是同期举办扒龙艇比赛,一人一艇,场面热闹,吸引大批村民和游客驻足观看,呐喊助威。

 

 

凤巢湾文化创意景观

 

十里堤岸灯光秀

一河两岸是凤巢湾创意新天地的一大亮点,也是展示小湾区人文风情的对外形象的窗口,也是吸引游客的一个卖点,更是开启市民和游客夜生活的重要平台,同时,助推地方的“夜间经济”发展。在这条延绵十里的堤岸,聚集了规模大小不一的卡拉OK、酒吧、咖啡店、餐厅,凤巢湾已经引进了“一号码头音乐吧”“9先生”“撩吧”“捷好客餐吧”“盐甜”“任点”“摩古手作”“粮仓”“市井烤肉”“三鼎农庄”“嘛嘛地咖啡站”等一批颇具特色的商号,是游客娱乐、餐饮、休闲的最佳选择,特别是利用露台(天台)的场所,让游客一边欣赏一河两岸的美丽景色,一边吹着习习而来的江风,一边品尝美酒、咖啡、香茗、佳肴,的确是人生一大乐事。

在新天地规划中,开发商注重景区的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特别是亮化工程作为重头戏,要求每家娱乐或者餐饮企业都致力用灯光、灯饰来装点门面和形象,用五光十色来勾勒出建筑物的轮廓,同时,用各种灯饰打扮天台,以不同的造型突出不同的主题,达到消费与审美的完美结合。打造凤巢湾“不夜城”。

每当入夜,华灯初上,十里堤岸灯火通明,五彩缤纷,堪称在上演一场大型的“灯光秀”。这里有由无数小灯珠组成的“满天星”,有五光十色,不断闪烁的灯饰招牌,有用灯带勾勒出来的建筑轮廓光,有“哈啰,东凤”五彩缤纷的灯箱,有英文字母简称“我爱东凤”的灯饰,有月亮造型的“下弦月”灯箱,有神鸟“凤凰”造型的五彩灯饰,有组合灯饰构成的“浪漫之门”等等,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流连忘返。

 

中西合璧“好汉坡”

在凤巢湾的核心地段,有一处建筑是游客必游的地方,夸张点说:不上此坡枉此行。这就是从兴华西路走上沿江路到东凤码头,必须要通过一条阶梯,被当地人誉为“好汉坡”。虽然阶梯不高,其貌不扬,但是它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集体记忆。

在交通比较落后的当年,船运比较兴盛,码头成为主要的通商口岸,以农业为主的东凤镇将甘蔗、蔬菜、鸡鸭鹅贩运到小榄,又从小榄购进布匹、五金、塑料、日用品到东凤销售,而货运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货船,所以,在阶梯下经常集聚了一批揽活的挑夫,他们手拿扁担和绳索,在等候货主的呼唤,在码头当临时搬运工。

我们在现场可以看到,在“好汉坡”两旁,分别有两组的雕塑群再现当年的情景,游客还可以从旁边的字碑上阅读有关的文字说明,共同回忆那段难以忘却的历史。通过步行这古老的阶梯,追寻我们前辈辛勤劳作的足迹。虽然保留下来的阶梯比较短小,但是我们用现代3D技术,以动画形式把原来的阶梯延长至兴华西路,经过这样的艺术加工,不仅扩大景点的规模,也注入高科技的元素。在阶梯旁,还有中西结合的摆设,例如,英式的著名红色电话亭、英国皇家御用邮筒等等,为单调的阶梯带来不同地域的风情,也给我们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怀旧水塔留记忆

普通的一座水塔,其实是一个时代留下的印记。在凤巢湾沿江路的一个不起眼的地段,至今还保留一座相当两三层楼高的旧水塔,尽管左右两旁的建筑已经把它压得很低,但其墙体保存完整,因为水塔由四根泥砖筑起的柱子支撑,所以显得稳稳当当,而圆鼓状的水槽外立面,用水泥铺砌的“农业学大寨”的浮雕式标语依然清晰可见,涂上了红颜色,非常醒目抢眼。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乡镇没有自来水设施,一些上规模的厂企、学校、医院建起自己的水塔,抽地下水上水塔,供应全单位的用水。这座水塔兴建于上个世纪的70年代,用于单位食堂供水。由于水塔在当年属于高层建筑,也成了政治宣传的重要载体,往往在塔身粉刷红色标语,比如当年很流行的一句口号: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当年东凤作为农业大镇,自然就要把“农业学大寨”的红色标语高高挂起。现在塔身上的“农业学大寨”的五个大字,是由当时东凤镇供销社工作人员苏定邦书写。

“文革”时期,全国农业和工业战线分别树立了两个先进典型和两位先进人物,国家号召全民向这两个榜样学习,于是就有了“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这句口号。一个是位于黑龙江的大庆油田,塑造了石油工人代表“铁人”王进喜。另一个是位于山西省昔阳县的大寨公社,塑造了农民代表当代“愚公”陈永贵,陈永贵之后还被提拔为国务院副总理。原本只是一个贫穷小山村的大寨,在农业合作化后领导社员们开山凿坡、修造梯田,使粮食亩产增长了七倍。196421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新华社记者的通讯报道《大寨之路》,介绍了他们的先进事迹,并发表社论《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号召全国人民,尤其是农业战线学习大寨人的革命精神。此后,全国农村兴起了“农业学大寨”运动,大寨成为中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农业学大寨”的口号一直流传到文化大革命结束。

旧水塔上面的口号说明了它建造时的社会生活背景,勾起人们关于那个时代的许多回忆,如今作为凤巢湾的地标留存下来,供了解历史的游客唏嘘感叹。

 

古渡春秋话鹊桥

凤巢湾沿江最具吸引力的景点,莫过于现在还在运作的新时代民生渡——东凤码头,它不仅有着厚重的历史沉淀和美丽的传说,更是老一辈村民关于美好过往的集体记忆。现在的古渡口,不仅是一河两岸往来的水上交通要道,而且还成为了凤巢湾民俗风情的打卡点。目前,在古渡口小榄沙口码头的候船厅设置有古渡文化的小型展览,分为古渡溯源、古渡记忆、古渡新貌等三个展示部分,图文并茂地述说古渡春秋。

其实,码头在水乡地区是很普遍的水上交通设施,中山早在南宋时期,今天的小榄永宁近螺沙一带已有官办码头。明代中叶后,随着商旅往来的增加,定期、定线长途货的长行渡应运而生。而往来渡口之间的渡船,也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不断改革更新。清代道光年间,长行渡有所改进,靠人力踩踏和风帆前进,这种渡船叫“木叶车渡”。清代光绪末年,开始有由蒸汽动力小火轮拖带的渡船途径小榄揽客。也叫“车渡”,俗称“花尾渡”。清末民初,拖轮动力逐渐由蒸汽机改为柴油机,拖头亦从“火船”改叫“电船”。民国初年,电船拖带的花尾渡,载客多,宽敞快捷,往省城可朝发夕至。新中国成立后,水运业快速发展,上世纪50年代,沙口一带已有客货上落泊位35个,麦氏码头后改为小榄港务站客运码头。70年代末,随着陆路交通的迅速发展,一座座跨江大桥飞架两岸,江河变通途,渡运逐渐被陆运代替。198410月,沙口大桥建成通车,鸡肠滘汽车渡口随之撤销。随后乡中的“横水渡”及内河上的“花尾渡”亦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而“沙口”渡口被幸运地保留下来,这座饱经沧桑的老渡口,承载了古老的岁月,让人们留存着怀念与淡淡的神往。

江水悠悠,往事如烟。在水乡东凤,对于渡船的往事,上了年纪的人肯定非常熟悉,记忆犹新,附近村里的老人也说不清楚沙口渡有多少年的历史,也许一百年,也许两百年,当地流传着一句俗语“有东凤人时候就有沙口渡”。在过往陆路交通落后的年代,东凤人的出行是“无船不欢”,多半是选择水路出行,哪怕是邻乡的小榄、曹步、海州、横栏,都是以船代步,靠“渡”往来,所以,古时的香山人将“江”称为“海”,搭船过“海”,实质是渡船过“江”。

最有意思的是沙口渡两岸的小榄、东凤两地都有通婚、殡葬的习俗,而且都由渡船完成,换言之,一条渡船见证当地红白事。无论是东凤女嫁给小榄郎,还是东凤郎娶小榄女,出嫁当天,女方的家人挑起嫁妆豋上渡船,吹喇叭,放鞭炮,热热闹闹,场面喜庆。按照东凤习俗,村里有人死去,最好是埋葬在小榄的坟地。所以,出殡时是把棺材抬上渡船运到对岸,亲人们披麻戴孝,哭声一片,还把纸钱撒在江面,情景十分凄凉哀伤。

喜也好,悲也罢,这就是人生百味,甜酸苦辣。古渡,就像一位不老的历史见证人,不仅经历了时代变迁,而且还阅历了人间百态。渡船,载走的是穿梳不断的人流,载不走的却是浓浓的乡愁。

 

 

酒铺飘香出深巷

东凤产美酒,知己千杯少。由于米酒生产需要大量的水,所以,一般酒厂都会选址在河岸,方便生产用水,当年的东凤酒厂就座落在小榄水道的东凤堤段。在计划经济年代,酒厂的生意十分红火,东凤酒厂生产的“石岐牌”米酒畅销珠三角地区和省内外,是市民餐桌上最常见的饮品,也是村头的小食店、大排挡最热销的酒品。不少村民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米酒,一碗鱼片粥,一杯米酒,往往是当地村民早餐的标配。只要你走近村口,就会闻到一股米酒的醇香,“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确是东凤地区村民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凤巢湾沿岸的东凤酒厂旧址,已经建立起一座小型的酒文化博物馆,高高的桅杆上悬挂着用篆体书写的“酒”字,格外醒目。在博物馆内,不仅保留当年酿酒的小作坊,还有一批制酒的设备和工具,包括酒罐、酒缸、酒坛、酒瓶、酒杯等与酒有关的一批物品。另外,还以蜡像的形式再现当年酿酒的场面,加上一批珍贵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说明,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石岐米酒的前世今生以及米酒的制作过程,包括展示蒸米、发酵、蒸馏等环节,使人们了解从米到酒的转变,从而推广和普及酒文化。

 

流行文化鸦涂墙

鸦涂,作为当下一种流行文化,广受年轻人特别是少年儿童的欢迎与游客的热捧。在国内外的一些城市,不少的鸦涂街区、鸦涂屋、鸦涂墙迅速成为网红打卡点与拍照留影的背景墙,大家纷纷以风趣、幽默、搞笑的造型与鸦涂背景形成互动。凤巢湾一段街区的空白墙,不仅成为鸦涂墙的集中展示点,也作为鸦涂训练基地,以收费项目向社会开放。由专门公司运作,通过指导教师、参考图片、喷涂颜料的助力,制作者可以在自己学习完成的鸦涂作品前拍照留念,公司颁发作品证书,实现宣传与经济双效益。

凤巢湾兴华路的一段繁华路段还呈现了一条3D画廊街区,邀请中山籍的著名3D画家,亲自创作一系列的3D作品,有地陷而形成的大坑,令游客举步维艰;有留在地面的一滩积水,令游客立即脱鞋准备趟水而过;有突然变成拉链的地面,拉开一条地缝,你敢往前走吗?这些3D画作,题材丰富多样,色彩斑斓,逼真程度高,幽默风趣满是创意,令人忍俊不禁。

 

养生理疗新亮点

如今不养生,将来养医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治未病”观念的强化,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养生,同时也催生了养生健康产业的勃兴。随着新建的东凤镇人民医院的落成使用,位于凤巢湾的旧东凤医院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在“腾笼换鸟”的阵痛后,旧医院焕发青春,萌生新芽,延续承担守护生命与健康的重任。

旧东凤医院物业的改造如今成为了凤巢湾建设的一大亮点,通过升级改造及引进港澳先进设备、专业技术人才,促使旧东凤医院实现了华丽转身,从以医疗功能为主转变为以养生理疗为主,当地政府将其打造成为中山北部首家医养健康中心。这里汇集了中医养生、康复理疗、月子中心及基因检测等项目于一体,不仅弥补了现有的东凤镇人民医院在康复、治未病等方面的不足,也大大提高东凤镇的医疗卫生整体水平,还使凤巢湾成为一个康养新天地,满足了当地居民和部分游客在康复、养生等方面的需求。凤巢湾将通过此医养健康中心,辐射粤港澳大湾区,带动本地医养产业的兴旺,将其逐步培育成为东凤新的经济增长点。

 

文创孵化新粮仓

“以粮为纲”“深挖洞,广积粮”的年代,粮食是国计民生的重要命脉;粮仓,也成为市民果腹续命的重要场所。老一辈的人们,不会忘记当年凭票供应粮食的历史,更不会忘记收割季节,排队等候粮食进仓的车水马龙的热闹情景。

位于凤巢湾核心地区的旧粮仓,虽然外墙已经部分脱落,瓦顶也有破漏的地方,但曾经供养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的粮仓,如今存放的不再是果腹的粮食,而是文创的精神食粮。依托本地工业及历史基因,改头换面的粮仓已经摇身一变成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文化展演广场、非遗博物馆。目前,这里已经吸引了一批文创企业、文化创意工作室,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创人才落户。另外,原东凤镇中心小学旧址,经前期改造升级后,目前已成为中山市认可的文化创意项目孵化基地——东凤本地首个集职业培训、创业孵化、工业设计、电商实操等功能为一身的东凤实体企业产业升级孵化基地。

我们拭目以待,浴火重生的旧粮仓在涅槃之后闪耀出前所未有的创意灵光和迷人的文化魅力,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多元、更丰富、更有创意、更具个性的精神食粮。从“生存粮食”到“精神食粮”,不变的是粮仓的名字、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的追求、对幸福的执着。让粮仓在新时代担当起“以文化人”的历史重任,让更多的、更美的文创精品在粮仓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结语

 

潺潺江南水,幽幽古巷深。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抬头仰望,与阳光问候;追着风的律动,乘坐渡船与轿车,浏览此处的人生,开启一段有故事的旅程——凤巢湾,已然成为吃住休闲+创业+培训+康养的一站式旅游景区,心动不如行动,请放下尘俗的纠结与不安,背上行囊,游走凤巢,收获不一样的体验,不一样的……

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演变为今天的美丽乡村、人气浦点,网红打卡之余,凤巢湾带给我们更多的思索——

 

 

良鸟择木而栖

凤凰筑巢而居

凤巢湾

一个神鸟也钟情的地方

不只因为山清水秀

一河两岸风光旖旎

还因为这里民风淳朴

物阜民丰

 

在这里,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

在这里,文化与旅游水乳交融

在这里,欣赏最美的晚霞与江景

在这里,品尝最佳的美食与佳肴

在这里,肆意消磨无法定义的时光

 

凤巢湾,一湾碧水一湾歌

凤巢湾,一筐故事一幅画

 

 

 



评论

    版权所有:中山市文化馆(www.zsswhg.com) 粤ICP备10000277号